HTTP客戶程序(例如瀏覽器),向服務器發(fā)送請求的時候必須指明請求類型(一般是GET或者POST)。如有必要,客戶程序還可以選擇發(fā)送其他的請求頭。大多數(shù)請求頭并不是必需的,但對于POST請求來說Content-Length必須出現(xiàn)。下面是一些最常見的HTTP請求頭概述 (HttpServletRequest)
Accept:
瀏覽器可接受的MIME類型。
Accept-Charset:
瀏覽器可接受的字符集。
Accept-Encoding:
瀏覽器能夠進行解碼的數(shù)據(jù)編碼方式,比如gzip。Servlet能夠向支持gzip的瀏覽器返回經(jīng)gzip編碼的HTML頁面。許多情形下這可以減少5到10倍的下載時間。
Accept-Language:
瀏覽器所希望的語言種類,當服務器能夠提供一種以上的語言版本時要用到。
Authorization:
授權信息,通常出現(xiàn)在對服務器發(fā)送的WWW-Authenticate頭的應答中。
Connection:
表示是否需要持久連接。如果Servlet看到這里的值為“Keep-Alive”,或者看到請求使用的是HTTP 1.1(HTTP 1.1默認進行持久連接),它就可以利用持久連接的優(yōu)點,當頁面包含多個元素時(例如Applet,圖片),顯著地減少下載所需要的時間。要實現(xiàn)這一點,Servlet需要在應答中發(fā)送一個Content-Length頭,最簡單的實現(xiàn)方法是:先把內容寫入ByteArrayOutputStream,然后在正式寫出內容之前計算它的大小。
Content-Length:
表示請求消息正文的長度。
Cookie:
這是最重要的請求頭信息之一
From:
請求發(fā)送者的email地址,由一些特殊的Web客戶程序使用,瀏覽器不會用到它。
Host:
初始URL中的主機和端口。
If-Modified-Since:
只有當所請求的內容在指定的日期之后又經(jīng)過修改才返回它,否則返回304“Not Modified”應答。
Pragma:
指定“no-cache”值表示服務器必須返回一個刷新后的文檔,即使它是代理服務器而且已經(jīng)有了頁面的本地拷貝。
Referer:
包含一個URL,用戶從該URL代表的頁面出發(fā)訪問當前請求的頁面。
User-Agent:
瀏覽器類型,如果Servlet返回的內容與瀏覽器類型有關則該值非常有用。
UA-Pixels,UA-Color,UA-OS,UA-CPU:
由某些版本的IE瀏覽器所發(fā)送的非標準的請求頭,表示屏幕大小、顏色深度、操作系統(tǒng)和CPU類型。